卓信宝配资 谁说女子不如男!请看邓曼_屈瑕_斗伯比_楚武王
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左传》记载了一个奇女子——邓曼,楚武王的夫人。从这则故事中我们看到,楚国风俗的确与北方诸侯不同。仅从邓曼身上可以看出,这位楚国王后不仅地位崇高,竟能参谋军国大事,为楚武王所倚重。邓曼眼光独到,思维活跃,判断力、洞察力也叫人叹服。不得不说,邓曼是一位奇女子!
这一年的春天,屈瑕再次领兵出征,讨伐罗国。这次讨伐罗国,楚国倾全国之力,当然十分重视!出征仪式上,斗伯比等楚国一干重臣隆重为屈瑕壮行。可以想见,屈瑕率屡胜之师,仗莫敖之尊,有蒲骚之功,恃伐绞之智,于此出征之时,会何等趾高气扬!
斗伯比看到屈瑕出征之前那得意洋洋、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的样子,非常害怕!在返回的路上,就对他的御手说道:“屈瑕出征,趾高气扬,可见心浮气躁!作为统帅,这实在令人担心啊”。御手不解,问斗伯比何意?斗伯比分析道:屈瑕书生领兵,侥幸屡胜,但出征之前,举止轻佻,骄傲自满,如此下去,难免落个“骄兵必败”的下场。御手闻言卓信宝配资,也是惊出一身冷汗,不过希望斗伯比大人宽心,现今楚国强大,一个罗国何足道哉!
展开剩余72%斗伯比那能放心!屈瑕这次率领楚国全部兵马,出征罗国,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这毕竟只是一种联想,甚至是一种看不惯,如果说出来,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对楚国的诅咒,乃至是对屈瑕大人的嫉妒。斗伯比返回城中,来到家里,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
斗伯比是楚武王叔父一辈,心系楚国兴旺大业,对屈瑕的状况越想越害怕!可如今屈瑕贵为莫敖,又深受楚王器重,这种事如何开口?如何进谏?又如何让楚王听得进去?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计来!从后来的情况看,斗伯比应该想了不少于一天一晚,才有了万全之计,耽误了时间。斗伯比计策的关键人物非王后邓曼莫属!王后邓曼,宠冠“六宫”,又足智多谋,楚武王十分信任。所以,一旦王后愿意配合卓信宝配资,才能说服楚武王,才不失为万全之计!斗伯比据此策划,沟通王后邓曼后,就等次日入宫向楚武王进谏。
第二天一大早,斗伯比来到王宫,去见楚武王。寒暄过后,斗伯比将出征仪式进行了一番介绍,并委婉说出了自己的担心:“这次屈瑕领兵伐罗,事关重大,希望大王继续增兵,以便稳操胜券”。言罢,斗伯比显出自己非常担心,非常害怕,非常胆小的样子。
楚武王看到斗伯比如此,心里好笑!心想叔父如今年迈谨慎,胆小怕事,区区一个罗国,我倾全国之师,岂能不马到功成,凯旋而回!于是劝慰斗伯比不要担心,好生安歇,只等屈瑕凯旋。
楚武王回到后宫,犹自个儿暗笑斗伯比今天怯懦的样子。正好邓曼迎面走来,于是把斗伯比的事当笑话讲给邓曼听。邓曼听后,正色告诉楚武王:“我想斗伯比大夫一定不是担心楚国出征的军队不够!大夫明知三军尽出,却让大王增兵,这必有隐情,请大王告诉我出征前您对将士的要求”。
于是楚王告诉邓曼,他告诉三军将士,必定做到赏罚分明,言出必信;也告诉各个部门,一定要保证供给,爱护士兵;也曾告诫屈瑕,必须笃行慎微,戒骄戒躁,提高警惕。邓曼听后,却更加吃惊!邓曼分析道:“如此看来,大王该说的也说了,该做的也做了,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屈瑕在蒲骚取胜之后,趾高气扬,骄傲自满,以为战场胜利轻易可得,如今肯定是刚愎自用,听不得任何建言了,这乃取亡之道!”,邓曼进一步说道:“如此看来,这次出征罗国,屈瑕必定小看罗国,大王如果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屈瑕必然放松警惕,毫不设防,最终或为罗国所趁!”
楚武王听罢,大惊!赶紧叫人前来,写了一封书信,让赖人追赶屈瑕。不过这一切都晚了,赖人没有追上屈瑕!按照《左传》记载,屈瑕在军中非常自大,听不得任何人意见!竟然颁布命令:“敢有谏言,严惩不贷!”于是出征将士,莫不三缄其口,任由屈瑕摆布。大军渡过鄢水的时候,明显毫无章法,没有秩序,缺乏照应,更没有警戒!
可想而知,罗国人早就侦查到屈瑕用兵的混乱状况,并已准备好痛击楚国!为了保险,罗国人请来了当地土著,战斗力很强的卢戎来协同战斗。不出所料,屈瑕大败,最后逃到荒谷之地,自缢而死。手下众将,被楚国关押在冶父之地等待刑罚。楚武王后悔错用屈瑕,并未能善待叔父斗伯比,以致贻误军机,兵败师丧,全是“寡人”之过!因此,全部赦免了众将之罪。
这就是奇女子邓曼的《左传》故事!
发布于:天津市信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九融配资 成吉思汗后妃40多人,为何全世界有1600万人后代?真相惊人_中亚_蒙古铁骑_人口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