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钰配资 晋献公时期的骊姬之乱,到底是何原因造成的_申生_太子_晋国
在这里首先就是要给骊姬平反,晋国之乱完全是晋献公一手造成的,与骊姬无关,是晋献公自己对太子不满,想废长立幼,而骊姬不许,但晋献公执意如此。在此情况下,骊姬是被动的。但以后一系列事情发生完全脱离晋献公的预估。再加上晋献公所托非人,导致晋国内乱信钰配资,虽然日后重耳恢复晋国,并让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也埋下晋国分裂的隐患。由此也证明了一件事,晋献公废长立幼是正确的。
晋献公姬姓晋氏,是春秋时期的晋国第19任君主,在位26年。应该说,晋献公这个王当得不错,将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晋献公有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四个老婆生的,看来老婆多了也不是好事,太子申生是齐姜所生,次子重耳(晋文公)是狐季姬所生,三子夷吾(晋惠公)是小戎子所生,四子奚齐是骊姬所生。晋献公可以有许多姬妾,但夫人(大老婆)只能有一个,就是文姜,而文姜死后,任何一个姬妾无论德行多么高尚,都不能再立为夫人,因为只有夫人的儿子可以继位,所以夫人齐姜去世,她的儿子申生依旧为太子。虽然“周礼”是这么规定的,但春秋时期真正这么做的却不多。而晋献公就是破坏规矩的人,晋献公不顾群臣反对立骊姬为夫人(晋献公五年),这也就意味着晋献公有废太子申生的意图。
展开剩余71%至于说骊姬之乱”之所以会爆发,很大程度上是从献公一手导演的悲剧。晋献公为何要替换太子,除了男人本身喜新厌旧之外信钰配资,还有一点就是晋献公觉得申生的个人能力不足以当公爵,还有一点就是说晋献公与申生在国家未来大政方针的政策上有着剧烈冲突。因为晋国当时虽然强大,但国家实权有往士卿士倾斜的局面,而宗室影响力逐渐下滑的局面,晋献公有意提高宗室的权力,削弱士卿的权力,而这遭到申生的反对,因为士卿是申生地位的有力支持者,不仅如此,其他公子都有各自的士卿支持,这里的士卿就好比后世的世家,政治观点差异导致了父子不和。这里的不和就是政治观点的不同,但申生对晋献公很孝顺、很忠厚。还有就是在春秋时期的君主经常会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信得过的大夫抚养,申生也是一样,又加上母亲早逝,让与他的父亲关系也就愈发冷淡。
因此在在这种情况下,晋献公已经有了废太子的意图,但这想法应该是遭遇骊姬的反对,骊姬的反对也很现实,第一申生已经成年,政治势力已经形成,贸然废掉太子势必引发内乱,再一点诸子势力已成,自己的儿子奚齐根本无力坐稳太子。但晋献公执意如此,在此情况下,为了自己乃至儿子的王位只能趁晋献公在位之际做完政治操作。晋献公为了朝局稳定,在献公十三年,在骊姬的提议下,重耳被派到蒲城。夷吾派往屈城,太子在曲沃,而晋献公身边只有骊姬与其子在都城。应该说,晋献公只有废太子之意,没有杀太子之意,所以一直拖到献公二十一年,晋献公逼太子申生自杀。随即在晋献公二十二年,遣宦官履鞮追杀重耳不果。重耳翻墙逃走。不得不说重耳命真大,在追逃的过程中被对方砍下了一个衣袖。
在《列女传》里骊姬评价是:“骊姬继母,惑乱晋献,谋谮太子,毒酒为权,果弑申生,公子出奔,身又伏辜,五世乱昏。”显然是一个反面形象,但面对晋献公的决议,骊姬又能如何,晋献公虽然立奚齐为太子,而他一死局势就不是他能控制了,托孤重臣里克先后将晋献公两个幼子奚齐,悼子都给杀了。而另一个托孤重臣的荀息因为没能完成托孤的任务,也自杀殉职。里克杀晋献公两子一臣,拥立之前外逃的夷吾(晋惠公)当了新的晋国国君。而骊姬结局不详,应该是死于乱军之中。
而重耳面对必死的局面只好流亡列国,流亡这一年重耳四十三岁,这一流亡就是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晋国也开始了十九年的内乱,待重耳继位为晋文公的时候已经是六十二岁了。但晋文公依旧重用士卿大族,最后就是三家分晋。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信钰配资,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发布于:天津市信弘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瑞银网配资 战斗英雄史光柱:战友们牺牲时都睁着眼,我却没时间给烈士合眼睛_进行_敌人_演讲
- 下一篇:没有了